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新一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中亚经济大致相当于中国30年前的水平,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日益扩大的国际贸易。据估算,丝路基金与亚投行要逐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至少需要融资约21万亿元。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5万多亿美元的对外金融资产,对外直接投资却仅有5000亿元左右,资本配置不尽合理也不够多元化。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使命所在。
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不均衡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有益于打破固有的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提到崭新高度。这就是要通过经济纽带将各个区域联系在一起,通过市场的力量促进区域之间、国内外之间的互联互通。
(1)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将“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新一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的依据。
(2)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使命所在。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区域之间、国内外之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如何遁过市场的力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小学英语教学因为重视分数,忽视语言交流功能,近年来饱受公众质疑。为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北京市出台了高考英语降分、语文增分的方案,引起了人们巨大的争议,赞同和反对者都不在少数。
支持英语降分的人认为: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英语和语文、数学有并列地位,实际上是语文地位最弱。英语则因非母语难掌握而成为学生用功甚巨的科目。由此造成一种怪状,中国人写不好汉语不必在意也不必脸红,而考不好英语,却事关重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并非取消英语,而是将英语拉下神坛,还回其语言交流工具属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增加语文分值,有利于让大家学好母语,重视国学。”
“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否有深度掌握英语的必要,将取决于个人需要,无须每个人都以熟练掌握英语为假想目标去用功。”
……
反对英语降分的认为:
“削弱英语地位会降低人们的英文素养。其实,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旅游都需要达到一定的外语水平。”
“现在要做的不是减少英语的分值,而是改变目前存在的英语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融入全球化经济竞争是发展的必然之路,在这一背景之下,以弱化英语地位的代价来抬升所谓国学,实在不是智慧之举。”
……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英语降分?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针对上述分歧,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度中国十大人物。他获奖的颁奖辞是: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理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砒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材料二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面推进,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一大批爱国敬业、乐于奉献的先进楷模先后涌现。由此,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为代表的一系列典型人物评选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掀起了一场“发掘感动、学习好人、追寻真善美”的全民热潮。这些活动的开展,扩大了道德楷模的辐射面,使崇德向善的理念深入人心。以《感动中国》为核心,“感动效应”正在形成。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说明黄旭华颁奖辞给我们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分析“感动效应”形成的意义。
(3)请就如何进一步扩大典型人物评选活动的影响力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功能定位上,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政策待遇上,强调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材料二《决定》提出,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过去的一年间,我国民主选举新一届国家机构,中国人大、政协制度不断完善,专题询问成为人大监督政府工作的常态化方式,全国政协召开了定期的双周协商座谈会;新的五年立法规划发布,立法工作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司法领域改革提速,建设法治中国步入实施阶段,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提出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三个全新的概念,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国家事务的手段进一步丰富。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心愈加坚定,步伐愈加坚定自信。
(1)在学习《决定》的过程中,有人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应该均衡发展”。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进一步贯彻落实《决定》的要求。
(28 分)近年来我省始终把“建设创新安徽、推动转型升级”作为核心战略,着力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建设。某校高三(l)班同学在“徽信”中围绕以下话题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
话题1 发展绿色建筑享受低碳生活
安徽省政府下发 《 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将新建绿色建筑l000万平方来以上,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并提出涵盖财政、税收、金融等各个领城的优惠政策,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制定税收优息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住宅。
(l)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安徽省政府是怎样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 (8 分)
话题2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安徽自古以来民风纯朴厚实,善良慈悲、克勤克俭的家风代代相传。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给子孙带来“修身齐家”的良好教育,也带来“治国平天下”的责任与使命。如今有人把感恩、平等、宽容等理念融入其中,更添时代气息。
话题3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今年安徽省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行居住证制度,稳步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衔接办法,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2)请从“精神文明创建”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就青年学生进一步传承良好家风提出合理化建议。(12 分
(3)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话题 3 的认识。(8 分)
(28 分)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试金石。安徽某校高三(1)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提升幸福指数,建设生态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信息一经济发展与幸福指数
近几年来,安徽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镇化率也有大幅度提升,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结合信息一,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知识,为提高安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信息二文化建设与幸福指数
安徽省委省政府把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建设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中,从建设“好”文化到建设“美”文化,提升了文化建设的新理念,丰富了文化建设新内涵;从满足“文化消费需求”到提升“文艺素养”;塑造了懂得“美”的建设者和文化消费者。蕴含着丰富生态文化智慧的美好安徽提升了安徽人民的文化幸福感。
(2)结合信息二,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说明何如提升居民的文化幸福感?
信息三生态文化与幸福指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与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安徽省委省政府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政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安徽,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3)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结合信息三简述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