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以下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同学认为进行该实验无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 B.乙同学实验结束后发现倒流的水不足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他的燃烧匙中的红磷量太少了 |
| C.丙同学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
| D.丁同学认为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 | B.密度、硬度 |
| C.氧化性、可燃性 | D.熔点、沸点 |
“向污染宣战”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
| 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以减少PM2.5的排放 |
| B.使用清洁能源,以减少大气污染 |
| C.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 |
| D.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生 |
请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1)可燃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种数:石蜡木炭;
(2)地壳中元素含量:铁铝;
(3)核外电子总数:钠原子钠离子;
(4)含氧质量分数:氧化钠氧化铝;
(5)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200mL。
有一硝酸铵样品可能含有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经分析,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的下列物质是
| A.NH4Cl | B.(NH4)2SO4 | C.CO(NH2)2 | D.KNO3 |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中常有发光发热现象,则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②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却不一定是氧化物;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却不一定是单质;④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