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
| A.制瓷业开始兴起 | 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
| 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 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yǎn: 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
| B.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
| C.青铜器的制造 |
| D.水利工程的兴修 |
冯一下先生在《再说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中说:“实行‘’政策后,清朝政府禁止中外商人直接交易,规定双方交易必须通过十三行进行,于是中外贸易转运就形成下图所示的‘链条’”。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根据引文上下文的逻辑,下划线上可填写“闭关自守”一词 |
| B.将中外贸易限制在十三行框架下不利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
| C.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必然会导致这样的对外贸易政策 |
| D.十三行在中外贸易中处在中介地位上,属于外贸中介机构 |
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 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 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 A.民营手工业 | B.官营手工业 |
| C.工场手工业 | D.家庭手工业 |
历史学家们喜欢用“黄金时代”来表述某一时期某一历史现象达到比较繁荣或鼎盛的状况。下列关于各类“黄金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②元末明初以后,中国古典小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③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④19世纪末“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 | D.②③ |
在历史学习中,常会遇到“历史资料”与“历史观点”的区别。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 |
| B.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 |
| C.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
| D.罗斯福任总统实施影响后世的“新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