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列两幅年画,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我国古代以养殖业带动种植业 |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C.我国古代养殖业与种植业并重 |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
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此处强调的是
A.土地私有的必要性 | B.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
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 | D.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一主张
A.反映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 B.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 |
C.符合君主立宪制的原则 | D.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基础 |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曾提出“裙边理论”:即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乔治·泰勒旨在强调
A.经济状况与社会风尚密切相关 | B.经济增长提高人们消费能力 |
C.凯恩斯主义成为经济指导思想 | D.社会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
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是故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于是有所谓历史哲学者出焉。历史(撰述)与历史哲学虽殊科,要之,苟无哲学之理想者,必不能为良史,有断然矣。”其观点主要表明
A.历史与历史哲学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
B.史学家要善于发现并阐明历史规律 |
C.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是探求公理公例 |
D.社会进化论是历史哲学的研究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