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3月撒切尔政府公布了一个为期4年的“中期金融战略”,宣布要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削减政府公共开支,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同时降低最高工资税率和投资税率。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主要是为了( )
| A.应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 |
| B.缓解经济发展中“滞涨”问题 |
| C.废除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
| D.消除福利国家政策的不利因素 |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下面这段文字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③“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⑤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⑤ | D.①②③④ |
有学者认为:“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的思想系统。”材料中所说的“异质”( )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
|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
| C.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
|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
宋代哲学家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
| A.强调社会责任感 | B.提倡知行合一 |
| C.构建新儒学体系 | D.重建伦理秩序 |
《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中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的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推动这次文明转型的因素主要是( )
| A.新工具、新技术的发展 | B.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
|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D.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近几年,“达人”成为热门词语。有人考证,改词最早见于《论语》中的“己欲立而立人(立人:使他人站得住),己欲达(达:通达事理)而达人”。下列言论与此观点有直接关联的是()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B.“过犹不及” |
| C.“仁者爱人” | D.“有教无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