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年代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700
1850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恩格斯说:“没有那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比较近代以来,两次中日战争中国一胜一败的结局,抗日战争对中国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刺激中华民族的觉醒
B.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人民的力量
D.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当指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