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
A.自然经济深受火灾的危害 | B.自然经济对自然的依赖性较强 |
C.自然经济具有不稳定性 | D.自然经济具有比较稳定的特征 |
康熙年间,我国开始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全国性的地图三角测量,绘制《皇舆全图》时,吸取了欧洲制图理论中考虑大地是球面的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由此可知
A.西学东渐影响中国传统科技 | B.新航路开辟冲击了传统科技 |
C.康熙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D.康熙年间尚未实行闭关锁国 |
王夫之认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与此相似的社会历史观是
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B.“克己复礼,渐有文教” |
C.“制天命而用之” |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
B.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 |
C.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
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 |
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静无为 | B.兼爱非攻 |
C.仁政治国 | D.以德治民 |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的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