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时势”指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
B.“隔绝于世”表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C.“安于现状”说明了农耕经济的繁荣 |
D.中国已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
“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他们是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材料描述的是
A.收回利权 | B.实业救国 | C.戊戌变法 | D.清末新政 |
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表》中可以得出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有
时间 |
大事记 |
1928年 |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
1930年4月 |
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军阀混乱 |
1930~1931年 |
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
1933~1934年 |
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围剿” |
1945年 |
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
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 ②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③官僚资本挤压④外国的侵略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观察漫画,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作者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持肯定态度 |
B.该漫画作者对清末“新政” 持肯定态度 |
C.该漫画作者对“中体西用”持否定态度 |
D.该漫画作者对“君主立宪”持否定态度 |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
《南浔丝市行》一诗绘声绘色地描绘了19世纪中期湖州南浔生丝买卖情景:“蚕事乍毕丝市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声万语聋人耳。纸牌高扬丝市廛(古代房屋),沿门挨户相接连。喧哗鼎沸晨至午,并肩累迹不得前。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以下对诗文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②外国的商业势力侵入中国
③中国的生丝贸易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