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州一而蜀次之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唐朝重农抑商的政策加强 |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
C.盐铁经营促进了扬州城市发展 | D.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扬州经济的繁荣 |
战国以后,我国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A.屯田制 | B.井田制 | C.均田制 | D.土地私有制 |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私田的大量出现 | B.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 C.商鞅变法 | D.生产力的发展 |
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形成南稻北粟局面取决于
A.自然条件 | B.政府政策 | C.居民口味 | D.历史原因 |
1955年,亚非地区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
A.一边倒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另起炉灶 | D.![]() |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B.辽沈战役 |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D.渡江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