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州一而蜀次之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唐朝重农抑商的政策加强 |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
| C.盐铁经营促进了扬州城市发展 | D.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扬州经济的繁荣 |
有文章指出,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在当时完全不具普世价值,无法推广到幅员辽阔的国家。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完全不具普世价值”的原因是()
| A.直接民主形式 | B.财产等级制 |
| C.轮番而治的管理方法 | D.人民主权原则 |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 A.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
|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
|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
| D.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如果被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便于对权力的约束权 |
|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
| C.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
| D.君主有效地控制了臣属 |
“秦始皇设职授官, 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 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 B.三公九卿制 |
| C.分封制 | D.郡县制 |
周礼在都城建制上,规定天子之城九里,高九仞;公侯方七里、高七仞;伯候方五里、高五仞;子男方三里、高三仞。这种规定体现出分封制的()
A.财产平等 B.等级森严
D.家庭和谐 D.王权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