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的一百六十多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联度。
(3)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二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
——许金城《民国野史》
材料二:辛亥年间,不是只有清室的遗老遗少,或者张勋那样愿意向旧王朝顶礼膜拜的人才继续留辫的。好多人将发辫盘在头顶,或藏在帽子里,还有人干脆一如既往,将辫子自自然然地垂于脑后。清末政坛的风云人物张謇,倒是把辫子剪了,可是他却郑重地将剪下的辫子珍藏起来。
材料三: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掩人耳目,却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说你们劝人除去胡尾,自己反倒过来掩饰欺人,实属可恶!说罢将该巡士的油发大辫揪住,要带他剪去。经该巡士再三恳求,请宽假一天,准予次日自行剪除,众始散去。
——《上海研究资料》
(1)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你认为在当时剪辫有必要吗?为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明初,明太祖告诫地方官吏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安养生息之。”
——《明太祖洪武实录》
材料二:据《天工开物》载,明朝中叶“(棉花)遍布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贵皆赖之”;纺织业中出现的“花楼机”能在绫绢上提织各种花纹;《元明事类钞》载:明中叶后“北土广树艺(种植农作物)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衿(衣料)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道:“(明朝中期)田人佃手,其狡黠者,逋(拖欠)负租税,莫可谁何!业经转手,佃乃虎距,故有久佃成业之谣”。
——记载明朝中后期有关史实的资料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赴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四:“(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庐舍……。”——《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及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不得摘录原句,至少4个要点)。
(2)依据材料三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并概括其特征。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要求言简意赅,至少5个要点)。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49年,英国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国务会议第一任主席。1653年他被拥戴为终身“护国主”。他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陆、海军总司令,他主管税收,统辖警察和司法,领导外交,在国务会议同意下宣战、媾和。在召开例行议会之前,他有权以自己的名义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敕令。……乍看起来,议会、国务会议和护国主在权能上是彼此制约和互相限制的。实际上,唯独护国主才能制约一切和限制一切。 ——[苏联]米·阿·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材料二 在有幸在总统的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民族英雄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三 第一条
第三款 合众国的参议院由每州的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每名参议员有一票表决权。……所有弹劾案,只有参议院有权审理。……如受审者为合众国总统,则应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担任主席 ; 在末得出席的参议员的三分之二的同意时,任何人不得被判有罪。
第二条
第二款 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的总司令,并在各州民团奉召为合众国执行任务的担任统帅;……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於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後,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及一切其他在本宪法中未经明定、但以後将依法律的规定而设置之合众国官员。
第三款 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
第四款 合众国总统、副总统及其他所有文官,因叛国、贿赂或其它重罪和轻罪,被弹劾而判罪者,均应免职。 ——摘自美国1787年宪法
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克伦威尔与华盛顿在政治体制的变革方面各有何举措?
(2)根据材料一、三,作为护国主的克伦威尔和作为联邦总统的华盛顿,他们的权力制约性有什么差异?(4分)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对克伦威尔和华盛顿作简要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出身贵族,他和他的朋友们引雅典为自豪,可对雅典人民并不信任。当雅典民主政体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时,这种不信任加深而为仇恨。因此,柏拉图的目标是要实现一个既能维持贵族特权、又可为贫苦阶级接受的社会。……柏拉图曾希望叙拉古的统治者能接受他的学说,付诸实践,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未能如愿,他只好回到雅典,绘一批批弟子讲学,达40年之久。他教导弟子们说,世界上存在的每一样事物都是相应的理念的不完善的摹本,所以,整个现实世界是完善的理念世界的不完善的摹本。柏拉图认为,善不是变动不尽的现实世界的知识,而是真实的理念世界的知识。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这一历史时期的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亚里土多德(公元前384-322年)。他开始时是柏拉图的弟子,但是,老师去世后,他创办了莱森学院。……他的卓越贡献主要在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和人文学科诸领域,他实际上是这些学科的创始人。……他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战争的艺术是一门关于获取的自然艺术,因为它包括狩猎;是一门用来对付野兽和那些生来应该受统治、却不愿服从的人的艺术。这种战争当然是正义的。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柏拉图的理想国家具有哪些基本特征?材料二反映了柏拉图怎样的哲学思想?
(3)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是什么?你对材料三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何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日本人废除了旧时的封建征兵制,创造了以欧洲最新模式为基础的现代化军队。明治领导人预见到,这些新军队需要现代化经济为它们提供军需品。因此,他们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政府领导人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和纺织工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因为后者是提供军需品所必不可少的。这些企业建成后,政府通常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企业。少数富贵家族,即通常所称的财阀,以这种方式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日本经济现代化有何特征?产生何种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