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立上海织布局的时候,李鸿章就规定:“查泰西通例,凡新创一业,为本国未有者,例得畀以若干年限。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李鸿章这样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
A.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保护洋务派的垄断利益 |
C.维护新技术的知识产权 | D.促进新技术的全面推广 |
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
A.引发了群众性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 |
B.有效防止了白银外流,稳定了金融市场 |
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了政策支持 |
D.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
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 B.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
C.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兴起 | 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C.当时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
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
阅读示意图,造成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
A.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C.“实业救国“思想的刺激 |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