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
材料 |
结论 |
| A |
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年增长率,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英国 |
| B |
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在色当俘获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及其亲率的近十万法军。 |
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
| C |
苏联粮食产量1954年为8560万吨,1956年为1250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 |
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
| D |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的20年间,三个经济体间已发展出更宽、更深、更高效的供应链。 |
三国互惠,使墨西哥一跃成为发达国家 |
雍正皇帝说:“愿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这反映了清朝时代
| A.雍正皇帝重视人才 | B.雍正不愿大权独揽 |
| C.君主专制达到顶点 | D.君主同情广大人民 |
明清时代,在京城、省城等地出现了会馆,这些会馆是
| A.管理商贸的税收场所 | B.同一地域的商贾交际聚会之所 |
| C.相当于宋代边境贸易的场所 | D.娱乐场所 |
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指出:“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唐代宰相的委员制指
| A.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B.相权分立制衡 |
| C.削弱了相权 | D.行政权实现了真正的三权分立 |
儒学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始于()时期。
| A.战国 | B.秦朝 | C.汉高祖 | D.汉武帝 |
《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 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 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
| C.消除诸子矛盾 | D.实现长治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