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 年份 |
1870 |
1900 |
| 企业总数(个) |
808 |
669 |
| 工人总数(人) |
78 000 |
272 000 |
| 产量(吨) |
3 200 000 |
29 500 000 |
| 投资额(美元) |
121 000 000 |
590 000 000 |
A.行业竞争激烈 B.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C.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 A.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
|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 D.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
甲午战争,民之痛、国之殇,以史为鉴知兴替。120年后的甲午年,习近平在公开场合讲话中,两提“甲午”,习近平说:“今年是甲午年。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甲午年的建设成就的是( )
|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
|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
|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在回忆录中写道:“他(蒋介石)坚持抗战到底誓不投降,为了这一点,我钦佩他,事实上这是很难坚持的,这八年是相当艰难的岁月,但他从未动摇过决心。在日本提出看来比较合理的条件时,蒋先生仍拒绝接受和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肯定了蒋介石坚定抗战的意志②赞成蒋介石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③个人回忆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④是研究国民党抗战的重要史料
| A.①② | B.②④ |
| C.①③④ | D.③④ |
下列形势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 A.①②③④ | B.④②①③ |
| C.①③②④ | D.④③②① |
民初著名政论家黄远庸曾写道:“由今思之,革命者,亦即罢学风潮之放大影片而已。综自革命后种种政界现象,凡系革命派所主持者,无一不与取缔风潮相似。革命之后,不从政治轨道为和平进行,乃一切以罢学式的革命之精神行之,至于一败涂地,而受此后种种恶果。”材料反映了()
| A.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
| B.辛亥革命其实就是一场大的罢学风潮 |
| C.暴力革命需要先进革命精神指导 |
| D.作者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