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收讫/迄无音信拮据/奇货可居堤坝/提心吊胆 |
B.赝品/义愤填膺栅栏/春意阑珊纤毫/阡陌纵横 |
C.箴言/缄默无语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 |
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 |
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
A. |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
B. |
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D. |
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
表1 1931~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 单位:吨
年份 |
铁砂产量 |
铁砂及生铁输出量 |
钢铁消费量 |
钢铁输入量 |
1931 |
1 840 279 |
831 652 |
804 000 |
557 625 |
1932 |
1 839 212 |
758 441 |
404 000 |
430 655 |
1933 |
1 903 466 |
992 521 |
694 000 |
525 673 |
1934 |
2 135 031 |
864 107 |
770 000 |
617 726 |
根据表1可知,当时( )
A. |
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
B. |
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
C. |
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
D. |
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
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 |
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B. |
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
C. |
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
D. |
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
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
A. |
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
B. |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
C. |
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
D. |
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
A. |
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
B. |
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
C. |
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
D. |
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