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
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 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
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辛亥革命 | D.北伐战争 |
下列对应关系连线不正确的( )
A.《南京条约》——协定关税 |
B.《辛丑条约》——赔款以关税、盐税抵押 |
C.《马关条约》——免征内地税 |
D.《天津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甲午中日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鸦片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一致之处是()
A.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 | B.君主都是国家元首 |
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 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
“英国在不得不忍痛失去那一片殖民地领土后,还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后来居上,在现代民主化改革方面遮蔽了作为首创者的母国的光荣”。标志着材料中的“儿子”在现代民主化改革中迈下最坚实的第一步是()
A.《大宪章》的发表 | B.1875年宪法的颁布 |
C.《权利法案》的颁布 | D.1787年宪法的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