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景、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下列各项中,与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
A.《格尔尼卡》作品特色 | B.“光是画中的主角” |
C.“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 D.《向日葵》 表现的意境 |
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uD7高中站群
A.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uD7高中站群 |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uD7高中站群 |
C.签署了“双十协定”uD7高中站群 |
D.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
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
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说,“目前世界危机势必迫使我国政府采取影响深远的行动。当珠宝店着火的时候,要保证珠宝店附近的人不去拿几个珠宝是办不到的。”当“珠宝店着火的时候”,在中国出现了哪些情形()
①八国联军侵华 ②日本出兵占领我国山东、又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③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②③ | B.① | C.②③④ | D.② |
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②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③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④民主政治得以实现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③④ |
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