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 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 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 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 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19世纪90年代,李鸿章兴奋地说:“五年来,国家所费无多,巨款来自民间。……相隔万里好似同居庭院。”他感叹的洋务建设成就是
| A.海军的兴办 | B.电报局的兴办 | C.民用工业的创办 | D.新式学堂的兴办 |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
|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
| C.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
| D.徐小姐爱好读书,阅读《申报》、看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
“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同意,这次会议是中国几十年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变革之一,或许称得上是最具勇气的一次变革,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中国从1978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到今天的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这次会议
| 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B.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 |
| C.形成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 D.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八十年》中说“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而且这类企业经营不善,管理腐败,并不是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在这里,他所要阐述的核心观点是
| A.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 |
| B.洋务派的阶级属性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失败命运 |
| C.洋务运动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
| D.民族资本主义在猛烈地冲击着古老的生产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