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陈独秀在《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中指出:“……辛亥革命本身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而非民族革命。”对“非民族革命”正确理解是(    )

A.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 B.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C.革命纲领带有排满特征 D.领导阶级的软弱性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国庆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超英赶美”、“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C.“左”倾错误影响 D.三大改造完成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46年,包世臣在日记中写道:“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步(即手织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上述材料从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在鸦片战争后

A.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B.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棉纺织品价格下跌

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是指

A.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 B.继续完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D.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