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该修正案以353:352票获得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这反映了(    )

A.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B.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
C.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 D.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法国的沦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与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发展趋势相比,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各种民主形式得到实践和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走向成熟
C.民主革命历经时间之长前所未有 D.政治发展走势凸现跳跃式发展

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据统计,1919年1-4月,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对中国的报道篇幅平均每月为26.5篇;1919年5月为223篇,1919年6月为225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五四运动引起日媒共鸣 B.巴黎和会伤害中日利益
C.日媒同情中国外交遭遇 D.中国反帝浪潮目标明确

毛泽东曾指出“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里他强调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900~1901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活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