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国合作、建立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材料表明
| A.美国积极推行主宰世界的世界主义方针 |
| B.苏联力求巩固胜利果实,保障国家安全 |
| C.美苏积极谋求扩大本国实力和世界地位 |
| D.两极格局的形成是战后历史发展的必然 |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 A.适应军事需要 | B.加强中央集权 |
| C.加强皇权 | D.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 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建立 |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
|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 D.世卿世禄确立 |
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的主要特点是
A 以国民党身份发动和组织工农运动
B.成功地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C.组建国民革命军并取得北伐战争胜利
D.公开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
下列现象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是
①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②实业团体的大量涌现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④群众性爱国运动的高涨
| A.①②③ | B.②⑧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袁世凯控制内阁的手段是
| A.解散并重组参议院 |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
| C.直接操纵内阁更迭 | 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