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
进口火柴(万罗) |
新厂数 |
厂均资本额(万元) |
1914 |
2383.58 |
10 |
4.92 |
1915 |
2097.34 |
9 |
3.30 |
1916 |
2062.07 |
4 |
1.42 |
1917 |
1559.43 |
8 |
5.47 |
1918 |
1334.08 |
3 |
0.66 |
1920 |
848.43 |
23 |
9.67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
根据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排列下面的图片,其先后顺序为
①②③
A.②①③⑤④ | B.③②①⑤④ |
C.③①②④⑤ | D.②①③④⑤ |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B.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
C.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
D.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
“历史前进到一定阶段,解决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两大问题,就愈来愈成为打开中国近代化前进通道的首要的、第一位的问题。”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 | B.中华民国的建立 |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D.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
19世纪60年代,democracy传人中国,时人便译为“民主”。后来有人觉得不妥,便译作 “民政”(注:“民政”在古代中国是“为民之政”之意,有司空、司徒这样具体、琐碎的八个部门构成)。1903年,梁启超又改译作“民主”。中国人对democracy概念理解的演变说明了
A.对西方认识有一个深化过程 | B.外语翻译水平大幅度提高 |
C.中国古代已有民主共和观念 | D.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