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 |
B.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
C.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 |
D.盐酸有利于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不利于DNA与染色剂结 |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人类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的两个经典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R型菌与S型菌的DNA混合培养,R型菌都能转化为S型菌 |
B.噬菌体吸收和利用培养基中含有35S的氨基酸从而被标记 |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路相同 |
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酶①能使DNA双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 |
B.图中可体现出边解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
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
D.若该DNA分子中复制前有1 000个碱基对, 其中A 200个,则图示过程完成共需原料C 300个 |
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描述是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
C.当DNA复制时,⑨的形成需要DNA连接酶 |
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
一个基因型为TtMm(两对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所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过程所产生的细胞中,基因组成表示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
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
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
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是成对存在的 |
B.细胞中形态、大小相似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
C.单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
D.同源染色体可发生交叉互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