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按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第4 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
| A.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 |
| B.基因频率不变化,基因型频率变化 |
| C.两者都变化 |
| D.两者都不变 |
关于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完成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内,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 |
| B.R型菌转化后出现荚膜,反对者认为可能是突变所致,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
| C.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 |
| D.艾弗里无法使DNA与蛋白质完全分开,故该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学者做出卓越贡献,正确的是( )
| A.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
| B.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 |
|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早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
| D.赫尔希等人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 B.只有35S |
|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 D.只有32P |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
|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
| 实验组号 |
接种菌型 |
加入S型菌物质 |
培养皿长菌情况 |
| ① |
R |
蛋白质 |
R型 |
| ② |
R |
荚膜多糖 |
R型 |
| ③ |
R |
DNA |
R型、S型 |
| ④ |
R |
DNA(经DNA酶处理) |
R型 |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