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日华北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图甲所示区域进行野外考察,图乙和图丙是其记录的天气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若MN为该日日出时的山峰日影,则图示河流的流向为
| A.干流大致流向为自北向南 |
| B.支流大致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 |
| C.支流大致流向为自西向东 |
| D.干流大致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 |
若图乙、图丙分别表示沿PQ线、MN线的气压变化。则关于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以及未来几天Q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 A.沿PQ线出现冷锋天气转晴,气压升高 |
| B.沿PQ线出现暖锋风和日丽,湿度降低 |
| C.沿MN线出现冷锋狂风暴雨,气温降低 |
| D.沿MN线出现暖锋连续阴雨,气温升高 |
传统民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回答下列问题。
传统民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福建土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
| B.陕西窑洞主要受建筑水平影响 |
| C.四合院反映聚落主要受交通影响 |
| 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
从风水学上说,我国的建筑物都要求“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关于这一说法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
| A.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 B.朝南阳光较充足 |
| C.空气清新湿润 | D.南面的地形比较平坦 |
读图“甲乙两岛国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岛国均( )
| A.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 B.临印度洋 |
| C.全年多雨 | D.沿岸有暖流 |
与甲国东海岸自然带成因最接近的是( )
| A.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
| B.秘鲁西海岸的热带荒漠带 |
| C.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
| D.我国东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天气变化,测得当地2012年11月3日——6日同一时刻气温垂直分布数据(单位:ºC),完成下列问题。
| 日期 |
1m |
20m |
40m |
60m |
80m |
| 11月3日 |
21.0 |
20.9 |
20.8 |
20.6 |
20.2 |
| 11月4日 |
21.1 |
21.0 |
20.8 |
20.5 |
20.4 |
| 11月5日 |
9.8 |
9.6 |
9.3 |
9.2 |
9.0 |
| 11月6日 |
9.2 |
9.6 |
9.4 |
9.2 |
9.0 |
该地这几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11月3日,天气晴暖,气压较高 |
| B.11月4日,气温高,气流上升,可能为阴雨天气 |
| C.11月5日,该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
| D.11月6日,天气晴暖,空气湿润 |
最不利于晨练的早晨是()
| A.11月3日 | B.11月4日 |
| C.11月5日 | D.11月6日 |
下面是“某地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
|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
|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
|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
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 A.地壳张裂作用 | B.地层沉陷作用 |
| C.风力侵蚀作用 | D.流水溶蚀作用 |
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甲 |
| B.海洋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乙 |
| C.年降水量最大的是丙 |
| D.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的是丁 |
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②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③丙气候类 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④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