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 光照下吸收CO2/(mg·h-1)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 黑暗中释放CO2/(mg·h-1)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面对该表格分析中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0℃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C.每天光照12h,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光照12h,30℃时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2倍
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的末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DNA蛋白复合体;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是一种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核糖核蛋白体。由此可知,属于核糖体、端粒和端粒酶共同点的是
A.都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都具有化学元素C、H、O、N、P
C.都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无关
D.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N元素增加 |
| B.种子萌发时,脂肪酶的活性较低 |
| C.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脂肪贮存的能量多于糖储存的能量 |
| D.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
|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
|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4% |
| 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
下列有关种群说法错误的是
| A.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结构 |
| 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形 |
| C.对自然环境中的种群而言,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
| D.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
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 B.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 |
|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
| D.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