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的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此期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参与相关物质的合成 |
B.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丁时期图形 |
C.秋水仙素作用的时期存在丁→戊的过程中,使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
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DNA分子数的两倍 |
右图示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某动物细胞,等位基因A和a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可能是 ()
A.A位于①上,a则可能位于⑤上 |
B.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 |
C.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①和③上 |
D.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②和⑥上 |
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器官中一些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器官为睾丸 |
B.甲为次级精母细胞 |
C.甲是丙的子细胞 |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
已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按自由组合规律推测双亲的遗传因子是()
A.YYRR×YYRr | B.YYRr×YyRr | C.YyRr×YyRr | D.Yyrr×YyRr |
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
B.甲、丙豌豆杂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
C.丙、丁豌豆杂交后代的表现型相同 |
D.乙豌豆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 |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 ()
A.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
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
C.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
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