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根据提示,回答以下问题:
(1)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事件是什么?
(2)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请问有多少同胞惨死于日寇的屠刀之下?
(3)冼星海、徐悲鸿、侯德榜是中国各阶层民众抗战的主要代表人物。请你写出其中2位代表人物的主要事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日本“购岛”事件,又一次把我们带入了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某条约内容
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仔细观察图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出图中阴影部分在近代被哪国家所割占?通过什么条约在何时被割占?
(2)阅读材料二,思考这段文字材料出自哪个条约?请你简要概述该条约的内容。
(3)结合材料三中“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思考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整体性影响是什么?
(4)材料三中战争导致的“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想象当时的场景,针对目前的钓鱼岛问题,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
(3)为实现革命理想,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什么革命组织?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一:
确切地讲,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化,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原地区与西域月氏、龟慈、安息等地商贸往来频繁而逐渐流传于中原大地的。无论是西汉哀帝元寿元年的“伊存授经”之记载,还是广泛流传的东汉明帝永平十年“白马驮经”之美谈,都反映了佛教初传中国的情形。注重史料考证的史学家可以认为这些仅属传说之列,传说虽可掺糅不实之言,但事出有因则可断言。对于佛教初传中国的诸多传说当都作如是观。
——《佛教两千余年来对我国社会文化影响漫谈》
材料二:
第四届海峡两岸(威海)道教文化研讨会于2013年10月2~7日在文登市举行。此次研讨会邀请了台湾省道教会理事长陈绿星、台湾正宗全真道教会理事长巫平仁、台湾省道教会执行长刘弄潮等38位道教界人士到会。
——华夏经纬网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丝绸之路的开通”是由谁来完成的?丝绸之路从哪里出发?最后到达了哪里?
(2)材料一中对佛教传说与史实的论述,你认为是否正确?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以判断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什么地区?
(3)材料二中的“道教”兴起于何时?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什么?“台湾”在三国时称作什么?
(4)佛教和道教对我国哪一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
拓跋元贺赖贺
丘穆陵穆独孤刘
步六孤陆贺楼楼
材料二: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两则材料各自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3)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4)这些措施的实施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有何作用?
(5)除材料一材料二外还有哪些改革内容?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更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2)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南方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