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7日,第34届法国巴黎“明日杂技节”落下帷幕。在本次杂技节上,上海杂技团凭借意境空灵唯美的创意杂技《舞空竹》斩获金奖。这是中国杂技首次以精湛动人的“艺术呈现”震撼了西方杂技界。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 |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
D.文化既有时尚的也有经典的 |
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下列对其倡导的“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有()
①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
②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③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④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②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② |
打工文化是与打工潮相伴而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不属于农村也不完全属于城市,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起来的。打工文化的兴起表明()
①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人民大众是文化的创造主体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国际语言学大会”,各国专家学者就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的问题进行研讨,并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之所以要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主要是因为()
①语言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
③保持文化多样性才能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唤醒了我们关于传统食物的记忆,从这部纪录片里,有人看到了美食,有人看到了乡愁,有人看到了传承,有人看到了国魂。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和生活方式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