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示意图(如图)
材料二:如今,长江三角洲真正形成了一小时高铁圈,三成是真正实现了“同城效应”.
(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 市, 省南部和 省北部地区.
(2)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 海和 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 ,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3)实现“同城效应”这种生活方式的条件是 .
(4)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请简要分析该地区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读“广州和哈尔滨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A中的降水量大于150mm的月份是_______ 月。
(2)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判断两城市分别是:A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
(3)两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__________季,不同的是________的雨季长。
(4)从温差来看,两地__________季的温差大。
资料一:2010年3月22日,是第18个“世界水日”和第23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的宣传主题为“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中国宣传的主题是“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
资料二:我国水资源从时间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冬春季节则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我国水资源从地区分布看,南方较多,北方少,尤其是西北、华北缺水严重。跨流域引水(南水北调)可以有效缓解水短缺现象。
(1)由资料一可知,2010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_______ ____。
(2)由资料二可知,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是______,解决的主要途径是。我国水资源空间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解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
读图4、图5,回答下列问题。
图4图5
(1)图4所示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图5所示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其主要原因是和。
(2)图4所示地区的居民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地区发展的种植业,称为农业。
图5所示地区的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农业。
(3)图4中山脉A是;图5中B是盆地。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暑假期间,家住北京的贝贝去上海看世博会。贝贝手中有一份列车时刻表(见下表),但是他有一些困惑,你能帮助他吗?
车次D29 站名 |
到达时间 |
发车时间 |
车次T35 站名 |
到达时间 |
发车时间 |
北京南 |
07:47 |
北京 |
17:40 |
||
…… |
…… |
…… |
…… |
…… |
…… |
徐州 |
13:56 |
14:02 |
徐州 |
04:09 |
04:31 |
南京 |
16:26 |
16:28 |
南京 |
07:32 |
07:38 |
上海 |
18:44 |
上海 |
10:41 |
(1)时刻表中的两个车次哪一个做到了“朝发夕至”?,该次列车全程耗时。
(2)贝贝的这次行程将依次经过我国的哪两大地形区?、。
(3)北京作为中国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之首,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有
。
材料一:2010年1月1日至8日,受西西伯利亚南下冷空气影响,新疆自西向东普降中到大雪,局部地区为暴雪,雪灾已造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个县(市)90个乡镇26.18万人受灾。
材料二:截至4月16日,西南5省面临世纪大旱,5000多万同胞受灾,各地区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云南省德宏州等地区连续近200天没有降水。
附:云南省德宏州2009年降水数据(单位:毫米)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降水(mm) |
0 |
0 |
19.2 |
59 |
182 |
192.1 |
294.1 |
167.1 |
149.6 |
74.9 |
51.3 |
0 |
材料三:2010年4月29日至5月17日,中国南方地区出现4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暴雨洪涝造成广东、福建、湖南等11省区市的部分地区受灾。
(1)造成1月新疆雪灾的冷空气来源地是地区。
(2)我国西南地区缺水的季节主要在季(夏秋/冬春),西南大旱对受灾地区的糖料作物_(甜菜/甘蔗)的种植造成了巨大影响。
(3)我市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_灾害最集中、最频繁的地区。请从材料中找出该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