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在使用温度计时,还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不能 或容器底; 读数时温度计 (选填“能”或“不能”) 离开液体.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温度/℃ |
91 |
93 |
95 |
97 |
98 |
98 |
98 |
98 |
98 |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由实验可得出水沸腾的规律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水需要不断 ,但温度 .
(4)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的高度决定的.
A.酒精灯 B.酒精灯及火焰 C.烧杯 D.铁架台.
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到 后,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小明实验中发现烧杯中水沸腾后温度计示数稳定不再上升。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 。
(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3)小华使用酒精灯加热过程中消耗了 酒精,则 酒精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 .(酒精的热值是
(4)小华改进实验不足并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 ”或“ ”)。
.减少实验误差 .寻找普遍的规律。
如图是小宇“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过程,铁块和木块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木块表面比铁块表面粗糙。

(1)实验中,小宇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物块,根据 ,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对物块的拉力。
(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乙、丙两图中铁块和木块叠放在一起的目的是 相同,比较乙、丙两图可得滑动摩擦力大小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绕若干匝,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如图所示。用此装置去吸引大头针,甲、乙、丙、丁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

(1)实验中通过电磁铁 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这一方法体现了转换的思想。
(2)比较 两图可知:线圈匝数相同时,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3)根据图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作为电路中极其重要的元件之一,电源本身也有电阻,如干电池,我们可以把它看成由一个电压为 的理想电源与一个阻值为 的电阻串联而成,如图甲所示,为了测量 和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电路,已知 , ,当闭合开关 , 时,电压表读数为 ,当闭合开关 , 时,电压表读数为 ,则理想电源电压 ,电池内阻 ,多次测量往往能减少误差,该同学把电阻换成电阻箱,变换阻值,测出了多组电阻值(用 表示)与相对应的电压表示数(用 表示),然后他做出了 与 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这条直线与纵轴的交点越向上远离坐标原点,说明电源电压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使实验的效果更好,实验室内光线应 一些(选填“强”或“弱”);实验中某同学将玻璃板及点燃的蜡烛放置好后,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未点燃的蜡烛,观察到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时,记录下了物、像、镜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选填“整理实验器材”或“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