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9分,毎小题3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焉叹:感慨。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C.其能讥之乎孰:谁。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错误。

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④而人之所罕至焉
⑤褒之庐冢也
⑥遂与之俱出
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⑧何厌之有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C.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下面文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A.“庐陵”“长乐”“临川”都是籍贯。
B.“君圭”“君玉”前者为名,后者为字。
C.作者自称为“某”,表自谦。
D.“父”通“甫”,多用于男子名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把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Ⅱ鸿门宴(节选)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礼不辞小让让:谦让
B.度我至军中度:估计
C.沛公则置车骑置:置办,准备
D.会其怒,不敢献会:遇上

下列句子与“大王来何操?”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C.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王曰 D.沛公安在?

下列对人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在山东时一向待人傲慢,但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惟恐有所不至,出来未辞而觉得于礼不合,表现了他能伸能屈的性格。
B.樊哙是一员有胆有识的武将,其劝说沛公及时脱身的一席话,足见其雄才韬略。
C.沛公最后虽然得了天下,但与西楚霸王相比,全然无勇无谋,因此,在发怒的项羽面前,带来的礼物也不敢拿出,只能在逃席后托张良转送。
D.项羽虽是西楚霸王,曾取得了赫赫战绩,但是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最后终不免于失败。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Ⅰ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 B.且贰于楚也
C.子犯请击之 D.焉用亡郑以陪邻

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愿得而腊之以为饵

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正确的一组是()

A.(1)相同,(2)不同 B.(1)不同,(2)不同
C.(1)不同,(2)相同 D.(1)相同,(2)相同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信赖,秦不应与之共事。
D.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李 姬 传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蹲,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选自侯方域《李姬传》
注:①雪苑侯生:侯方域,号雪苑。②城旦:一种服苦役的刑罚。③中郎:指东汉蔡邕,曾官中郎。④开府:官名,用称督抚。
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论:判罪
B.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昵:喜欢
C.公子盍叩之叩:打听
D.今乃利其金而赴之利:贪图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自歌以偿之
②谨拜表以闻
B.①开府惭且怒
②死且不避
C.①乃假所善王将军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

②海运则徙于南冥
下面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香识见过人,品行高洁的一组是()
①能辨别士大夫贤否。
②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
③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④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⑤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⑥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④⑤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姬是阳羡陈贞慧的养女,由于深受陈贞慧的影响,也是一个聪明讲义气的豪爽的女中豪杰,她曾经一个晚上就输掉黄金千斤。
B.李姬精通音乐,尤其擅长琵琶词的演唱,但她从不轻易演唱,在与候生分别时演唱后,她就表示再也不唱琵琶词了,以致于开府田仰力邀她来府中一唱,但遭到李姬的拒绝。
C.阮大铖遭到时人的非议后,就直接去找当时的才子侯方域,要侯方域出面给他解围,侯方域只好去寻求王将军帮忙。
D.从李姬对侯方域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李姬虽然出身不是很高贵,但她是一个忠于爱情,不为权势所折,深明大义的女子。

根据原文内容,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②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