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转辗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与水生植物体内。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这幅漫画,概括漫画的主旨。(不超过10个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院士制度改革,从何着手?毫无疑问,利益与特权是其中一个触点,只要(bō)离依附之上的、额外的利益与特权,还院士称号学术性与荣誉性本真,对解决许多由争名夺利而滋生的问题应该大有帮助。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bō)
(2)在语段的划线处填写一个妥当的成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香港实业家邵逸夫遍撒爱心,在全国各地校园捐建逸夫楼;田家炳楼也几乎遍布了全国校园。学校接受企业捐资助学,并附以校园楼馆等冠名权作为对捐资者的感谢,几成惯例。
材料二:在海外,不乏冠名楼宇。美国耶鲁大学赫赫有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斯特林纪念图书馆,就是以美国慈善家、耶鲁大学重要的捐助人约翰·威廉·斯特林的名字命名的。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你对校园建筑物冠名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下面是对上世纪三个阶段出生的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数据,根据要求答题。
类别 |
身高(平均) |
体重(平均) |
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基数为100) |
|
70年代 |
155.5厘米 |
41.3公斤 |
99.04 |
|
80年代 |
158.6厘米 |
42.1公斤 |
97.37 |
|
90年代 |
160.6厘米 |
46.5公斤 |
90.86 |
透过上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①聂还贵的《最后的河流》以凄美的调子为全世界日益消瘦的河流唱出了一首哀伤的惋歌……②听着这样的歌声,眼前立刻浮现出无数个河流断裂、动植物死亡、土地干涸的画面,③一想到这样骇然的场景正朝我们身边步步逼近,一颗心就坠上了沉重的铅砣。
(1)给加点字填写正确的拼音。 (1分)
答: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修改
答:改成
(3)文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改正。
序号: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