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载:“(宋高宗时)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田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这说明( )
| A.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土地的大规模开发 |
| B.生产技术的进步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
| C.生产技术的进步增加了地主的收入 |
| D.生产技术的进步并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郡县制是秦朝统—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
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
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 C.②④ | D.①②④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
| A.同姓亲族 | B.异姓功臣 |
| C.殷商降族 | D.先代贵族 |
能够正确表达宗法制内涵和特点的材料,不包括
| A.“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 B.立子以贵不以长 |
| C.“立嫡以长不以贤” | D.“兄终弟及” |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表明
| A.商朝完全照搬和继承了夏朝的制度 |
| B.周朝完全照搬和继承了商朝的制度 |
| C.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是相沿袭的 |
| D.夏、商早期制度对西周的影响微弱 |
《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 B.中正有序 |
| C.敬天法祖 | D.君权神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