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中共在《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指出:“大胆向着积极的工人、雇农、城市中与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坚决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把发展党的注意力放在吸收抗战中新的积极分子与扩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之上。”这一决定( )
A.促成了国共合作的最终实现 |
B.使党员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
C.体现了统一战线背景下党对队伍建设的重视 |
D.促使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
因为天主教的很多教义不符合圣经教诲,而加入了太多教皇的个人意志以及各类神学家的自身成果,所以许多信徒开始质疑天主教的教义和组织,发起回归圣经的行动来,因这种回归而陷于困境的思想理念是
A.人文主义 | B.因行称义 | C.因信称义 | D.先定论 |
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个纪念首日封,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邓小平正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 B.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工作正在进行 |
C.《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制订 | D.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开始实施 |
1925年初到1925年底,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是: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1927年毛泽东则大声疾呼:“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是反革命。”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 B.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
C.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形成 |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②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③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④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