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明朝建立后“封建诸王,以卫宗社”,同时规定藩王“分王而不锡(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这表明( )
A.血缘分封是西周和明朝中央集权的基础 |
B.明朝分封诸王体现了皇权至上 |
C.分封制代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潮流 |
D.明朝沿袭西周分封制以稳定政权 |
黄斡(1152—1221) 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材料中“先生”可能是
A.董仲舒 | B.程颢 | C.朱熹 | D.王阳明 |
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 |
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 |
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
D.说明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的是特定的人群,而不是特定的行业 |
《旧唐书·王起传》说:“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及起考贡士,奏当司所选进士,据所考杂文,先送中书,令宰臣阅视可否”。材料说明此时的科举
A.确立了中书省掌控考试地位 |
B.减少了世家望族的请托风气 |
C.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 |
D.残存了豪门把控仕途的特点 |
隋朝宰相杨尚希上表建议合郡为州,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立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由此可知他建议合郡为州的目的主要是
A.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 B.加强地方,抵御外侮 |
C.精简机构,节约开支 | D.强化皇权,削弱相权 |
《汉书·匈奴传》记载:“单于自言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唐代诗人储光羲在《明妃曲》中写到:“日暮惊沙乱雪飞,傍人相劝易罗衣。强来前帐看歌舞.共待单于夜猎归。”这说明
A.官修史书与诗歌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
B.诗歌多带有作者的主观感受,不具备史料价值 |
C.官修史书注重客观叙述史实,不掺杂个人情感 |
D.官修史书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不如诗歌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