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
| 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
| 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
| 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传》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开始,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 B.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
|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 D.丞相权力日益被分割 |
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
| A.削夺王国的封地 | B.![]() 夺去王侯爵位 |
C.推恩令 | D.继承西周分封制 |
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
|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
|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
| 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
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A.儒家思想 | B.道家思想 | C.墨家思想 | D.法家思想 |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生动地描述了俄国贵族的生活。它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 A.苏联文学 | B.现实主义 | C.浪漫主义 | D.现代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