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  )

A.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B.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C.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合国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且溉且粪,长我禾黍”④“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民营手工业的工艺水平最高 B.产品仅供国内消费
C.生产形式以大作坊生产为主 D.生产技术主要来自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我国传统的诞生礼仪式中存在着生男仪式繁、生女仪式简的仪式差别,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的影响 B.封建制度的存在
C.小农经济的制约 D.佛教文化的浸润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农民战争也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之“屠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A.董仲舒《春秋繁露》 B.顾炎武《日知录》
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唯余一死报君恩。”以上言论主要针对明清时期()

A.理学重文轻技的特点 B.儒学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特点
C.理学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本质 D.理学空谈义理、不重视经世致用的做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