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年经济危机来临时,各国竞相提高关税,把其他国家商品挡在国门之外,导致危机加重和国际关系的恶化。战后为吸取这一教训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 )
A.世界银行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C.关贸总协定 | D.北美自由贸易区 |
“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伏时起,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
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 B.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C.提出调整的“八字方针” | D.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
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 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
清初嘉兴人张履祥设计了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今即其遗业,为经画之如左:瘠田十亩,……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池畜鱼、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竹果之类虽非本务,一劳永逸,五年而享其成利矣。”这一模式体现了()
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 B.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
C.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 | D.农业和手工业协调发展 |
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置“税务”来管理市场。上述变化反映出宋代政府()
A.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 | B.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
C.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 D.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 |
1939—1945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激增,从910亿美元增加到2136亿美元。下列选项与美国此时经济发展的原因无关的是()
A.政府对经济的全面管制 | B.战争需求的刺激 |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 D.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