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 |
| 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 |
| 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
| 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 |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
|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成都平原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谓之天府”,这是因为( )
A. 都江堰 B. 芍陂 C. 郑国渠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 B.耕犁技术的成熟 |
| C.精耕细作的开始 | D.单位亩产量提高 |
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 B.三大改造的开展 |
|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D.一五计划的实施 |
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建立发展多种经营体制 | B.消灭封建制度的残余 |
| C.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 D.调整产品的分配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