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是 ( )
| A.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 |
| B.公有制经济由21.3%上升为92.9% |
| C.国营经济由19.1%上升为32.2% |
| D.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不足1% |
如果1930年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德国、苏联、美国,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
| A.中国:“白骨遍田野”“千里无人烟” |
| B.美国:经济非常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
| C.德国:排着长队的求职失业者 |
| D.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
1921年开始的苏俄改革和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都( )
| A.从恢复和发展农业入手 | B.注重工业建设 |
| C.属于社会主义制度改革 | D.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
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作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得到“历史的青睐”是因为( )
①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②允许农民有条件出租土地 ③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 ④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④ |
读下表,苏俄(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和产量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 )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
| 粮食作物耕种 面积(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
| 粮食作物产 量(亿普特) |
39.79 |
22.13 |
34.55 |
44.24
|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其根本目的是( )
| A.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
| B.解决国家粮食短缺的窘况 |
| C.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
| D.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