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农耕文明高度发展,鸦片战争以后,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退、解体,中国近代经济出现了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对于殖民主义的作用,马克思说过:“……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农村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
(2)鸦片战争后它的命运出现了怎样的改变?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经济状况,说明马克思的上述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权力,为非法权力。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1787年《美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权利法案》从哪些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力?《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3)综上所述,两国分别实行了什么政体?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方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大规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天然的广阔内陆有利于政治上的整合,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肥沃的土地、丰富的内陆资源,为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提供了天然基础。
人民版《历史I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
材料三:黑格尔在提到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历史哲学》)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
——岳麓版《历史I》
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来看,古代中国和希腊分别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2)据材料一,从地理环境、经济形态方面分析古代中国实行这一政治制度的原因。
(3)据材料二、三,从政治前提、地理环境、经济形态三个方面归纳古希腊实行该政治制度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
图一图二图三材料三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四“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2)以上三幅圣母像中那幅作品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四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宗《中国大历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6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材料二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唐代 |
宋代 |
明代 |
51人 |
267人 |
36000人 |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
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唐至明代“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
材料三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终成眷属。明末李贽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3)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说明李贽这一看法形成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前212年)……先作前殿阿房……阿房宫未成。”又《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材料二:班固在《汉书·五行志下》:秦“复起阿房,未成而亡”。
材料三: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材料四: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结果没有发现秦代建筑遗物堆积层和秦代宫殿建筑遗迹,更没有发现被大火焚烧的建筑遗存。据此,阿房宫考古队提出:阿房宫没有建成,它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阿房宫并不存在。
请回答: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三、四的观点。
(2)在上述四段材料中,哪段材料的史学研究价值最低?为什么?
(3)“火烧阿房宫”已流传千年, 在阿房宫遗址考古发掘的成果公布后,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