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都江堰 | B.白渠 | C.大运河 | D.赵州桥 |
1960年,经济学家特里芬指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就导致美元外流,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由此可知,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变化的原因之一是()
A.经济危机的爆发 | B.国际贸易的发展 |
C.世界银行的建立 | D.世贸组织的建立 |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说中说:“在19世纪,受赠土地便是获得机会。正如有人给了你们在得克萨司斯州的众多祖先那么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在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克林顿的这一论断说明了()
A.美国政府将会逐步增加奖学金 |
B.信息时代对知识的依赖性逐步增强 |
C.美国政府将严格控制土地资源 |
D.政府的奖学金成为人们起家的本钱 |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
A.政府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
B.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 |
C.开创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先河 |
D.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
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
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 |
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 |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锐基在《漫长的20世纪》中写道:“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作者阐释的是( )
A.英、荷的重商主义 |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
D.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