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英国( )
A.减少了因国家社会转型而带来的社会动荡 |
B.结束了封建专制王权开启了议会制共和国 |
C.推动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
D.政治变革为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
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表明李大钊()
A.能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
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
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 | B.彻底否定民族文化 |
C.倡导文学革命 | 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
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科学的思想 |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②④③ | D.①③②④ |
孙中山曾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对这段话中的“忠”,下列理解中最准确的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
B.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
C.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 |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