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斯大林体制 |
C.赫鲁晓夫改革 | D.新经济政策 |
右图中黑色粗线指的是
A.一战时德军东线推进线
B.一战前俄国的边界线
C.苏联的“东方战线”
D.莫斯科战役后苏德分界线
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高涨 | B.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 |
C.德、俄基本退出争夺 | 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
关于30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挑战,逐步崩溃 |
B.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 |
C.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 |
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
《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而且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些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该条约是
A.1907《英俄协约》 | B.1918《布列斯特和约》 |
C.1919年《对德和约》 | D.193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下列关于近代山东问题的演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曾被德国划作势力范围 | B.一战期间,日本出兵山东 |
C.《二十一条》使日本侵略山东合法化 | D.巴黎和会上山东主权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