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东盟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为古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回答以下问题。建设“一带一路”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这体现在
①改变经济全球化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实质
②有利于我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③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④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欧亚非各国之间商业贸易的通道,更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如今,我们建设“一带一路”,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互鉴共荣
③传统思想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④社会制度的变革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②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多次试验、反复比较,经历放权让利、承包制和股份制改造等阶段,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巩固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事物的发展要经历量的积累过程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对社会关系的变革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③ |
中国建设银行在成功完成股份制改革后,又在香港证券市场成功上市,关于上市后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其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
②股东以自已所持股份的数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③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
④股东凭借股票定期从公司取得工资收入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在美国《财富》杂志2007年7月11日公布的2007年世界五百强排行榜中,共有30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比2006年增加6家。中石化以1 316.36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从2006年的第23位升至第17位,成为五百强中排名最高的中国企业。对这些公司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其全部资本被划分为若干等额股份②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筹资
③股东的身份是固定不变的④是以营利为目的的
|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