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
材料一: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997年江泽民讲话
材料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江泽民在党“十六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实行这一方针的前提是什么?
(2)香港曾被哪国割占?我国何时收回香港、澳门?
(3)1987年,海峡两岸骨肉分离长达38年之久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了。导致这一“隔绝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当前海峡两岸的形势,简要谈谈发展海峡两岸关系有什么现实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材料四如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八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请举出两例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的战役。
(3)材料三中毛泽东、朱德号召发动什么战役?其结果怎样?
(4)材料四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教、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你觉得这段话是什么运动的主张?
(2)文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3)该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你是怎样看待该运动的?

下面是20世纪初《安徽俗语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的一部分:
“一更里,坐阑房,前思后想,思想起,家国事,好不羞惭。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辱,既割地,又赔款,凌辱难堪。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总说是国家强,与我何干。要晓得,国若危,家何能保……”
(1)列举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两次。
(2)从1840—1901年,中国失掉许多重要的领土,举两例加以说明。
(3)“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中国人民在反抗外国侵略的过程中,涌现出哪些民族英雄?(列举近代两位)这些人的斗争给后人什么精神?
(4)用一句比喻性的成语概括“国若危,家何能保”的意思。
(5)这段话反映了当时作者的什么心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涛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时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1)连战访问大陆的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请问: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
(2)材料中“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是指什么事件?当时国共双方领导人分别是谁?
(3)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8分)

2011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央视一套隆重播出了电视剧《中国1921》。前期内容重点播放了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的历史画面。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南湖红船”上召开了什么重要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次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八一枪声”是在哪个地方打响的?有何历史意义?
(3)“长征壮歌”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哪一会议?
(4)“抗日烽火”中,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团结抗战的局面。你知道这次合作形成统一战线的名称叫什么吗?试举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例各一例。
(5)抗日烽火结束后,中国陷入全面内战时期,你知道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吗?
(6)你能从电视剧前期的重点内容中得出什么结论或启示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