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患有染色体异常病,经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其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该患者的亲代在形成配子时,有可能发生
①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②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③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④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A.①②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关于桑椹胚和囊胚的比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囊胚期具有囊胚腔 |
B.囊胚期的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
C.桑椹胚的各细胞结构功能基本相同 |
D.囊胚期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差异是复制水平上的差异 |
人们常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其原理是:从被测试者的血滴或口腔上皮提取DNA,用限制酶将DNA样本切成特定的小片段,放进凝胶内,用电泳推动DNA小片段分离,再使用特别的DNA“探针”去寻找特定的目的基因。DNA“探针”与相应的基因凝聚在一起,然后,利用特别的染料在X光下,便会显示由DNA探针凝聚于一起的黑色条码。被测试者这种肉眼可见的条码很特别,一半与母亲的吻合,一半与父亲的吻合。反复几次过程,每一种探针用于寻找DNA的不同部位形成独特的条码,用几组不同的探针,可得到超过99.9%的父系分辨率。请问,DNA“探针”是指:
A.某一个完整的目的基因 | B.目的基因片段的特定DNA |
C.与目的基因相同的特定双链DNA | D.与目的基因互补的特定单链DNA |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多可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
B.培养过程中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
C.正常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
D.低龄动物的细胞比较容易培养 |
我国农业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是
A.小流域综合治理 |
B.整体、协调、再生、循环 |
C.大区域综合治理 |
D.增加物种多样性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胚胎工程技术包括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育等技术 |
B.胚胎分割是胚胎工程其他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 |
C.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叫“受体” |
D.胚胎移植实际上是生产胚胎的供体和孕育胚胎的受体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