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北京精神”,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之举。“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是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可见,北京精神体现了
|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
| B.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
| C.兼收并蓄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
| D.文化反映经济,与经济发展同步 |
2015年3月,全国“两会”在京举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全国各个民族、各条战线,既有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代表,也有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职业不同、经历各异。这充分说明我国
| A.民主主体具有全民性 |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法律保障 |
| C.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 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物质保障 |
上联:2+0+1+3+1+4=11(光棍),下联:2-0-1-3-1-4=-7(夫妻),横批:201314(爱你一生一世)。上联说做人不能用加法,只索取,结果是孤家寡人。下联说与人相处用减法,讲奉献,人生不孤单,有舍才有得。横批:一生一世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据此回答下列小题。从辩证法看,这一对莲告诉人们
|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缘分把你我相连 |
|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生一世”就是一种永恒 |
| C.矛盾具有统一性,善于做好“加减法” |
| D.矛盾具有斗争性,“加法”不行就做减法 |
这一对联告诉人们
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价值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起决定作用
③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④要在轰轰烈烈的事业中追求自身价值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某地要求党员干部自觉摒弃“油水关系”、“蛙水关系”,坚决杜绝“水火关系”,不忘“鱼水关系”,铭记“舟水关系”。从哲学角度看,这启示党员干部要
①坚持联系客观性,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②反对矛盾斗争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把握矛盾同一性,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④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14年,我国开始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障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2014,你过得好吗?有人在网上将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概括为“喜大普奔”,作为人们的某种生活写照。这体现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推动作用 |
|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 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