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A~D
表示化学物质,图乙表示该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CO2浓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有ATP生成的生理过程是 ,人体内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2)CO2以 的方式进入该植物细胞中。把该植物突然从光下移到黑暗处,其他条件不变,则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5的含量变化是 。若以该绿色植物的叶片为材料,探究环境条件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实验需要在 条件下进行。
(3)从图乙可知,与20℃相比,温度为15℃时,增加CO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其原因是____。当CO2浓度低于300 umol.mol-l时,28℃条件下该植物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15℃条件下的原因可能是 .
下图表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①表示结构,②③表示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 ,②表示 。
(2)光反应过程中,水在光下裂解产生 和氧气。碳反应生成的三碳糖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 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3)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时,若光照突然减弱,则在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RuBP的含量将 ,其主要原因是 。
NaCl溶液浓度 (mmol. · L-1) |
0 |
25 |
50 |
100 |
150 |
200 |
250 |
表观光合速率 (μmolCO2 · m-2 · s-1 ) |
6.0 |
6.3 |
7.0 |
6.0 |
5.5 |
2.0 |
1.8 |
(4)研究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某种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获得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注:表观光合速率是指在光照条件下,植物从外界环境吸收CO2的速率)据表中数据,在答卷的指定位置建立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绘出表观光合速率变化曲线。
某陆地生态系统中生活着三叶草、蜗牛、鸫和雀鹰等生物,其中雀鹰捕食鸫,鸫吃蜗牛,蜗牛吃三叶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蜗牛属于 ;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分析,三叶草处于第 营养级。
(2)研究雀鹰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若该生态系统被某重金属污染,该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并对雀鹰造成严重危害,这种现象称为 。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 ,最终都将以 的形式耗散到周围空间。
果蝇的红眼(E)对白眼(e)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右图表示一只红眼雄果蝇与一只红眼雌果蝇交配,产生一只白眼雄果蝇的过程。
(1)细胞⑤的名称是,由于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细胞⑥中含有个染色体组。
(2 )细胞②中_________(含有、不含)E基因,细胞⑨发育得到的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
(3)有人用一只白眼雄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F1,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实验亲本 F1 F2
雌雄雌雄
红眼(♀)×白眼(♂)全红眼全红眼红眼﹕白眼=1﹕1
①亲本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是
②让F2代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交配。所得后代中,雌蝇的基因型有种,雄蝇中白眼果蝇所占比例为。
③让红眼雄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杂交过程。
(1)下图是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远地侧的是________,茎近地侧的是__________。
(2)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此人所作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 __,因变量是__ 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将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的__________诱导产生了____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近地侧根的生长。
(3)下表所示为五大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请分析回答:
种子发芽顶端优势果实生长器官脱落插条生根
生长素促进促进抑制促进
赤霉素促进促进促进抑制抑制
细胞分裂素促进降低促进抑制
脱落酸一般抑制促进
乙烯抑制促进
①表中结果显示,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五大类激素中,在果实生长的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表中结果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的结果。
②膨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以此推断膨大剂的作用与类激素的作用相似。
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育种的原理是 ,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
(2)B组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组,原因是 。
(4)图中甲、乙的操作方法依次是 、 。
(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取该小麦种子在其他小麦田种下让其自交,若还全是高杆,说明矮秆性状的出现是由引起的;若后代出现高杆、矮秆两种性状,则是基因突变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