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河下游河床东下水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补给黄河的主要水体及图示河段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2)描述该河段水位的季节变化,并分析出现这样特点的原因。
(3)简述该河段出现地上河的原因并说出地上河对下游地区的潜在危害和整治措施。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l)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名称分别是:
A______高原,B______平原,C______半岛。
(2)最冷月均温从东向西____(升高或降低),为什么?(5分)
(3)秋田降水量较大,根据其地理位置分析,这里的降水主要分布于哪个季节?试分析原因。
(4)图中A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主要治理措施有哪些?(5分)
阅读以下关于长江输沙量变化的报道,回答问题。
据新闻媒体最近报道:“每年,长江水滚滚东流,泥沙俱下,其中一半左右在长江口至杭州湾北岸一带沉积,上海就是在河口滩涂上‘日长夜大’的,上海土地面积的62%来自长江泥沙的堆积,而未来长江口泥沙淤积成的滩涂,是上海后备土地资源的主要来源。据统计,1949年至1984年,长江水年均携带4.86亿吨泥沙入长江口,而1985年至1999年的年均输沙量为3.35亿吨,专家预测,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年均输沙量将继续减少。”
(l)根据以上资料计算长江年均输沙量约下降%。
(2)近年来长江泥沙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滩涂是上海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用途主要有(任举4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长江泥沙不断减少对长江口自然环境的影响。
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是南、北盘江汇合处到柳江口一段的西江,该段又称为红水河,是我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红水河至柳江口附近多年平均流量为1500m3/S。图中标出的水位指河水水面平均海拔,单位为米。读下图,回答问题。
(l)简答该流域开发水电站有利的自然条件。
(2)分析修建水库后,大坝上、下游河流水文特征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3)简述优先开发该水电基地的战略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中国的河流,如长江干支流,正步入开发资源的高峰期,今天中国有100多座60米以上的高坝。大坝正在江河上修建,还有数不清的小型电站在那些“清清的故乡小河”上开工。
材料2:《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梦专辑刊登了“引江入湖再造800里洞庭”的梦想,大致内容是―在松滋前山,长江进入两湖平原的制高点,再造一个类似古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在此引长江清水入洞庭湖,再现“八百里洞庭”。就像2000多年前都江堰成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一样,将给两湖平原带来一个2万平方千米的湿地圈,圈内可包含十余座百万人口生态中心城市和数百个湿地城镇。此构想旨在恢复洞庭湖生态,同时减轻长江防汛压力。
(l)口前在长江上修建的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_____工程,该工程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该工程还具有哪些综合效益?(3分)
(2)“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什么?(3分)
(3)长江横贯东西,具有较高的通航价值,试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长江的航运能力。
(4)洞庭湖的面积由“八百里洞庭”演变为目前的2000多平方千米,其面积缩小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2分)
(5)“引江入湖再造八百里洞庭”的构想将成就一个2万平方千米的湿地圈,试述湿地有哪些生态作用?(2分)
(6)“引江人湖”将通过朔峡运河完成,长江水将借故道东流,这有利于减轻长江____段的防汛压力。